股票杠杆交易利息多少钱 以法之名:剧情应该叫暗无天日,人设应该叫乱七八糟_工作_指导组_东平

第一段我是惯常喜欢复制粘贴百度词条水字数的,但是今天我选择截图。因为字太多,复制粘贴一不好划重点,二内容太多阅读感不好,三要素太多我不知道删哪一个来精简词条。

整个故事很简单,也很压抑。看得很憋屈。

我知道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委曲求全。据说,杭州灵隐寺有一副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但这部剧里的人生也太委屈了。

——海东省东平市的公、检、法三家组成一个黑恶势力的保护网。

在这个网里,只要被盯上,就是待宰的羔羊,任何罪名都可以莫须有的出现,并且成为既定事实。

知名企业家,有一定违法行为,但可以莫名其妙就变成黑社会,为此他硬扛两年。

结果负责他案子的律师,一夜之间成了他黑社会组织的骨干成员,被抓进了监狱。

展开剩余89%

负责他案子的检察官,原本滴酒不沾,结果喝了一整瓶酒,淹死了。尸体挂在冰瀑布上。像是用死状嘲讽他的坚持,他的正义,他的公平。也像是在嘲讽挑衅东平市里那些以为自己在坚守正义的理想主义者们。最后,检察官还落了个贪官的名声。(ps,就算他是贪官,他老婆是事业单位在编教师,能随意辞退?他女儿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能随便勒令退学?这编剧是不理解事业编,还是不理解九年制义务教育?)

公检法全员涉黑,这日子咋过?举头三尺有神明,但是神明说:天阴,我看不见?

真的,这部剧能过审全靠出品方决心大。

我上回看这么憋屈的剧,还是钟汉良的电视剧版《十月围城》。(这回真不是夹带私货。这是一部认真述说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的剧,较为真实的反映了当时革命的真相。在那样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人命如草芥。革命人的命,如草芥上的霜。观众唯一能确定不会死的,只有孙文。)

所以,我开始是不嫌弃这部剧用回忆水时长的。因为我会自动过滤掉我觉得憋屈的部分,直接跳到爽的部分就好。

我哪里知道我看到第八集,就憋屈到第八集。跳到十一集、十六集,直到十八集,又看到二十二集,还是水。剧情靠回忆水时长,人设靠不圆融水冲突。

扫黑除恶这么久了,相关题材拍了这么多,但是没有一部像这一部一样大喇喇地告诉你:公检法全员涉黑。

一个家大业大的企业家,突然就变成了黑社会,他也只能认命认栽。

一个坚守法律的律师,需要她是黑社会的时候,她就是黑社会;需要她清白的时候,她就无罪释放。

一个正直正义的检察官,被杀死了,还要被诬陷为贪官。就连尸体都被三百万买通一个殡仪馆工作人员给急匆匆火化了……

背后的势力甚至把手伸到了指导组里,监控、监听……所有工作的推进都是荆棘载途。最后,指导组还解散了。

真正做到了想杀谁就杀谁,想弄谁就弄谁。遍地的保护伞,足以遮天蔽日。

剧情已经如此让人绝望,偏偏本剧的女主带情绪工作,一个指导组五个人,她还要因为情绪问题搞小团体对立。看着她都觉得挠头。女主作为海东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在省委政法委和省检察院的直接领导下组建办案小组,承担起复查重大涉黑案件的职责。这次,她是东平市张文菁案复查指导组的组长。一个指导组的组长,怎么说也四十郎当岁了,还不接受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与工作方式,她这快二十年的职业生涯是把牙都咬碎了吗?我不理解编剧塑造这种因为部门工作性质冲突而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人设是为什么。编剧想要表达的是女主在与男主的工作相处中,渐渐理解了各部门的职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然后改变观点,摘下有色眼镜,与男主并肩作战,还东平一片清朗的天吗?如果她才毕业,才二十几岁,这样的性格我能理解,但是她都四十好几了吧,还这样?这些年的工作是不是太顺风顺水了?“未曾清贫难做人,不经世事永天真”嘛。

我就问问:女主就不能不这么情绪化的工作吗?她是省里来的指导组的组长。搁古代,也算个不大不小的钦差大臣了。手握多少人的希望与信任啊!这么干,合适吗?身居高位,观众还要看她成长吗?

不仅女主,男主也是这样。男主作为省检察院第十一检察部检察官,专门负责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侦办工作。其职务定位聚焦检察侦查职能,要求通过高质效办案维护司法公正。简而言之,就是查自己人。所以他的工作吃力不讨好。本人有能力,但是惯常认怂。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不受人待见。

没办法。他在家里也这样。

他娶了自己老领导的女儿。在家里,活得像个上门女婿。不管岳父叫岳父,也不叫爸,叫“领导”。闺女过生日,全家人都坐着,就他站着。老丈人养的花花草草他还得用心伺候。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夫妻感情好,女儿也乖巧懂事。

但迫在眉睫的是:他的大学同学兼好友乔振兴死了,他查到了他的被杀地,但东平检察院给他的结果是乔振兴贪官,畏罪自杀。

而家里,他岳父,他老婆都要求他辞掉体制内的工作,去北京一个公司做法律总监,工作还是他小舅子给他找好的。三倍的工资,还没有被杀的风险。

他没有自我意见,也没有人询问他。他也写了辞职报告,层层报批。就快批下来的时候,乔振兴死了,冤死的,死后还背负一身骂名。

他想查乔振兴的案子,但是在查案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重重阻碍,“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他知道查乔振兴的案子肯定有千难万难。但是他不敢想,排除万难之后,还有万难。

一查就查到十几年前。冒名顶替、栽赃陷害、操控司法公正、草菅人命……

其实,就这样写一个生活有得有失,但工作上绝不含糊的人物不也挺好的吗?

不知道编剧为什么总是要男主在小的关键时刻莫名其妙地打退堂鼓,又在大的关键时刻莫名其妙的信仰澄澈立场坚定。

别说省里的领导了,我看剧的时候我都发愁。乔振兴冻在冰河里,火化的时候都没人知道。结果他们推诿扯皮都不干正事。

剧情本来就憋屈,男女主还尽出幺蛾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一刻,我比李白还绝望。

就连男二也是这样想一出是一出。

没当上检察长时,一门心思只想把检察长的位置坐牢。为了政绩,可算急功近利、粉饰太平。他的同学兼好友没了,他还能为了官途不上门吊唁,也不相信他的为人。官瘾比烟瘾还大。老远都觉得味冲。

可是,一朝他被扶正了。突然间就耳聪目明了。

之前的糊涂与功利就像鬼上身了似的,现在的公正与坚持就跟中邪了似的。反正前后看着不像他。

当然,宽容的解读就是他之前是因为扶正已经成了心魔,等到他一朝扶正,心魔消失,他就能发现那些在他眼前明晃晃走来走去的牛鬼蛇神了。

只是,他转变得太快,我差点闪到了腰。可就算他现在转变了,渎职罪也是跑不了的。

另,他有一个官瘾比他还大,一心收受贿赂的太太。有妻如此,迟早得死。

感觉编剧在写这部剧的人设时,脑血栓时隐时现的。

他要是想写性格不完美的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各种磨砺,最终成为了优秀的法律人。那编剧是不是选错年龄段了?

就像一个人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有远大的理想,相信美好的爱情,这是正常的。就算没有,经过一些事,也能培养锻炼出来。

可是一个人在四十几岁的时候,还有远大的理想,相信美好的爱情,这多少有点活不明白了。因为四十几岁了,能实现远大理想的早就实现了。不能实现的,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曾经拥有美好爱情的,大多数已经是“拉着你的手,就像左手拉右手”了。

网络上有人问:为什么拯救世界的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人?答:中年人只想毁灭世界。

而这部剧,编剧要我们看中年人磨砺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可用之才……编剧脑子里的坑,他爹的可能黄河水都填不满。

没写完,但困了……有没有后续再说吧。

另,这部剧其实还是保守了,都只是一个市这样。想想我大云南的孙小果案,想想有“小青瓦台”之称的昆明政府。

讲真,之前昆明年年干旱,有一年,滇池水位都下降了一米多。可自从昆明没了市长之后,连续下了五十多天的雨。那叫一个风调雨顺。雨跟我们一样上的行政班。我们上班它上班,我们下班它下班。

前几天下雨昆明淹水,民众说要打市长热线,结果一寻思:呀,我们没有市长!据说,昆明现在由中央直接接管,能躺进直辖市吗?

错别字随缘改。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劝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文:踏歌

编:喵局长

图:net&截图

发布于:云南省



Powered by 西安股票在线配资_股票配资操作平台_炒股申请杠杆条件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